研究中心傳承自我國著名鳥類學家、中國鳥類學會前副理事長高育仁研究員,原名為鳥類組。2004年由胡慧建研究員接任至今,2006年改名為動物生態與恢復中心,2017年獲批廣東省野生動物調查監測與生態恢復技術研發中心,2019年改名為動物調查監測與恢復中心。
本中心研究的核心科學問題:動物物種多樣性的維護機制;研究領域:動物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涉及三個方向:大區域野生動物多樣性組成與結構;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提升與恢復;動物行為進化與人工繁育。
本中心是我國開展大區域野生動物野外科考最多的團隊之一,幾乎涉及全國各省區;在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兩人為專家委員會成員;在珠峰和喜馬拉雅地區野生動物研究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地位;是我國最早提出和開展城市野生動物多樣性恢復的團隊;此外,在動物人工繁育和自然保護區規劃方面擁有深厚的工作背景;與國內多家生態規劃、動物園及生態類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研究領域
動物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
研究方向
1. 大區域野生動物多樣性組成與結構;
2. 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
3. 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提升與恢復;
4. 動物行為進化與人工繁育。
科研團隊
一級PI(中心主任):胡慧建,男,博士,研究員。長期開展大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與結構、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提升與恢復以及動物行為進化與人工繁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區域涉及珠峰及喜山山脈、青藏高原、廣東省與福建省大多數地區。提出的生態恢復理念在全國得到認可和推廣。
二級PI:
周智鑫,博士,助理研究員,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
張春蘭,博士,助理研究員,動物調查監測。
主要成果
本中心近年來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科技計劃5項。承擔了廣東省、福建省和西藏自治區多個區域的野生動物本底資源和全國動物二調的調查工作,并獲得國家林業局和省級林業部門的項目資助。
團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