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土壤添加生物質炭影響臺灣乳白蟻微生境偏好性
發布時間:2022-07-20
生物質炭(biochar)是作物秸稈、廚余垃圾等有機物質在無氧或限氧的條件下高溫熱解炭化后的性質穩定、炭含量豐富的固體物。其作為減持碳排放的手段,作為一種土壤改良劑被廣泛推廣應用于農、林生態系統。廣東省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團隊以土壤節肢動物代表-臺灣乳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究白蟻對不同生物質炭含量土壤的微生境偏好性,來評估其安全性。結果表明,當施用量>5%時,土壤環境對白蟻體重及死亡率指標產生不利影響,并對白蟻表現出顯著的驅避性;白蟻同時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水平。環境微生物測定顯示,白蟻正常生存環境中的環境微生物群落被破壞;Bugbase功能預測表明生物質炭的施用可引起白蟻生存土壤中的潛在病原菌表型增加。研究還發現利用10%及以上的生物質炭,可預防白蟻蔓延。該研究為白蟻綠色防控與綜合治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研究結果以“The effect of amending soils with biochar on the microhabitat preferences of Coptotermes formosanus (Blattodea: Rhinotermitidae)”為題發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一區Top,IF: 7.129)。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勇博士為第一作者,曾文慧和李志強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廣東省科學院專項資金項目(2020GDASYL-20200103091)、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2020A1515110416)、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2102021018)和廣州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1904020002)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200080X
(昆蟲生態與害蟲控制研究中心 陳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