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動物保護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依托單位為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原廣東省昆蟲研究所),主任為鄒發生研究員。實驗室始建于1992年,由廣東省科委、省計委、省財廳批準,依托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建設“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實驗室”;1998年,在此基礎上建設“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粵計科[1998]742號文);2016年7月14日,“廣東省農業害蟲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將實驗室更為現名。實驗室主要面向華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動物保護、動物資源的利用和有害動物監控三大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創新性的科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的開發。主要開展野生動物(包括昆蟲)資源調查、保護和利用;新型殺蟲、抗菌生物制劑的研發;農林蟲鼠害綠色防治新技術;城市衛生害蟲的綜合治理;野生動物與人類疾病病原監控;實驗動物繁育和質量監測;自然保護區評估與規劃等研究工作。
實驗室目前固定人員75人,其中正高級15人,副高級4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44人,博碩士生導師18人,1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省、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專家4人。實驗室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合作,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形成了一批中青年骨干為主、結構合理的科研隊伍。
近5年來,實驗室承擔了國家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科技部重大專項和科技支撐項目、農業部產業體系項目、歐盟第七框架大型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企業項目共300多項。 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10項,發表SCI論文158篇,專(合)著8本。國家授權專利61件,申請PCT國際專利15件、美國和日本等國際專利8件,制定國家、地方標準7項。
實驗室場地共計 62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超過4000萬元。建有開放共享的公用實驗平臺、標本館、共建研發基地和野外臺站等。具有華南地區唯一獲得國際和GLP全項認證的實驗動物中心與藥物非臨床評價平臺。擁有占地10萬平方米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研發基地及其日趨完備的配套設施。
實驗室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開展與企業共建研究中心或成果轉化服務平臺,通過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方式,以技術支持行業企業,加快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華南區域200多家企業,為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了促進動物保護與利用領域的新理論、新思想和新技術的發展,實驗室特設立開放研究基金,鼓勵和歡迎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尤其是中青年學者,與實驗室研究團隊緊密合作,利用實驗室平臺,開展與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相關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
詳細信息請瀏覽網址: http://www.jpsbceo.com/xwdt/tzgg/201612/t20161209_357065.html